当前位置: 首页 - 资讯中心 - LED屏芯片故障处理

LED屏芯片故障处理

2025-07-19

LED 屏芯片(主要包括驱动芯片、控制芯片等)是保障屏幕正常显示的核心部件,其故障会直接导致显示异常(如局部黑屏、闪烁、偏色、显示混乱等)。处理芯片故障需遵循 “先排查后维修” 的原则,结合故障现象精准定位问题,再进行针对性处理。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流程和方法:

image.png

一、常见芯片故障现象及对应原因

不同芯片的故障表现有明显差异,先通过现象初步判断故障类型:

芯片类型
常见故障现象
可能原因
驱动芯片(恒流 IC)
某一行 / 列灯珠不亮、亮度异常、闪烁
芯片内部击穿(过流 / 过压)、引脚虚焊、信号中断
控制芯片(接收卡 / 发送卡)
局部区域显示混乱、无信号、画面错位
数据传输错误、芯片程序丢失、供电不稳、芯片烧毁
LED 灯珠内置芯片
单个 / 小区域灯珠不亮、颜色偏差
灯珠过流烧毁、焊接温度过高损坏

二、故障排查步骤

排查需从 “外部因素” 到 “内部芯片” 逐步缩小范围,避免误判芯片损坏:

1. 确认故障区域,记录异常细节

  • 标记屏幕异常位置(如 “第 3 行左数 10-20 列不亮”“右上角区域闪烁”),明确是局部还是整体故障。
  • 观察异常是否稳定(如始终不亮 vs 偶尔闪烁),稳定故障多为硬件问题,间歇性故障可能是接触不良或信号干扰。

2. 排除外部连接故障(优先检查,避免误判芯片)

外部连接问题(如排线松动、接口氧化)常被误认为芯片故障,需先排除:

image.png

检查排线与接口 

查看故障区域对应的排线(如驱动板与模组的排线、接收卡与驱动板的排线)是否松动、脱落,接口是否有氧化、灰尘。

  ◦  处理:拔下排线,用橡皮擦清洁接口金手指,重新插拔并固定(可贴胶带防松动);若接口氧化严重,用酒精棉片擦拭后再连接。 

  • 检查供电线路 

用万用表检测故障区域对应的电源分支(如驱动板供电、接收卡供电)是否正常(电压通常为 5V 或 3.3V,误差不超过 ±0.5V)。 

 ◦  若供电异常:检查电源适配器、电源线是否损坏,或线路是否有短路(如 PCB 板铜箔烧断),修复供电后再测试。  

  3. 检测芯片自身状态(外部无问题后进行) 若外部连接和供电正常,再聚焦芯片本身,通过 “供电→信号→输出” 三步检测: (1)检测芯片供电是否正常

 •  找到故障区域对应的芯片(如驱动芯片在模组驱动板上,控制芯片在接收卡上),查看芯片表面型号(如驱动芯片常见型号 “MBI5024”“TM1618”,控制芯片如 “XC7K325T”)。

  •  用万用表 “直流电压档”,黑表笔接 GND(接地引脚,芯片 datasheet 可查引脚定义),红表笔测芯片的 VCC 引脚(电源引脚,通常标注 “VCC” 或 “VDD”,电压多为 3.3V 或 5V)。 

 ◦  若电压为 0V 或远低于标准值:可能是供电线路断路(如 PCB 板铜箔断裂),而非芯片故障,修复线路即可。 

 ◦  若电压正常:继续检测信号。    

(2)检测芯片信号输入是否正常 芯片需接收前级设备的信号(如驱动芯片接收控制卡的行 / 列信号,控制芯片接收发送卡的视频信号),

信号异常会导致输出故障:

 • 驱动芯片 用示波器检测信号输入端(如 “DI”“CLK” 引脚)是否有稳定波形(矩形波,频率匹配芯片参数)。若信号中断,可能是前级芯片或排线故障,而非当前芯片。

  • 控制芯片 通过屏幕调试软件,查看是否有 “信号丢失” 提示,或用示波器测信号接口(如 HDMI、DVI)的波形是否正常。   (3)判断芯片是否损坏 若供电和输入信号均正常,但芯片输出异常(如驱动芯片无输出电流、控制芯片无数据输出),则可判定芯片损坏: 

•  驱动芯片:用万用表 “二极管档” 测输出引脚(如 “OUT1-OUT16”)与 GND 的导通性,若导通(蜂鸣器响),说明芯片内部击穿。  

•  控制芯片:若供电和信号正常,但屏幕始终无显示,且更换同型号芯片后故障消失,可确认原芯片损坏。 

   三、芯片维修与更换方法

image.png

确认芯片损坏后,需更换同型号芯片(型号必须一致,否则引脚定义或参数不匹配会导致新故障),步骤如下:

1. 准备工具

  • 拆焊工具:热风枪(建议温度 300-350℃,风量中速)、电烙铁(带温控,300℃左右)、吸锡器、焊锡膏(助焊)。
  • 辅助工具:放大镜(观察引脚对齐)、镊子(夹取芯片)、酒精棉片(清洁焊盘)、万用表(焊接后测试)。

2. 拆焊旧芯片

  • 用热风枪均匀加热芯片表面(距离 PCB 板 2-3cm),待焊锡熔化后,用镊子轻轻取下芯片(避免用力拉扯,防止 PCB 板焊盘脱落)。
  • 若芯片引脚较多(如 QFP 封装),拆焊后需用吸锡器清理焊盘残留焊锡,并用酒精棉片擦净焊盘(确保无焊锡短路、无氧化)。

3. 焊接新芯片

  • 核对新芯片型号与旧芯片一致,确认引脚顺序(芯片表面有圆点标记的为第 1 脚,对应 PCB 板上的 “1” 标记)。
  • 在焊盘上均匀涂抹少量焊锡膏,用镊子将芯片精准对齐焊盘(引脚与焊盘一一对应,避免错位)。
  • 用热风枪低温加热(250-300℃),待焊锡膏熔化后,芯片会自动贴合焊盘,冷却后用放大镜检查是否有虚焊(引脚与焊盘之间无间隙)或短路(相邻引脚粘连)。
  • 若有短路,用烙铁蘸少量焊锡膏轻轻分离引脚;若有虚焊,局部补焊即可。

4. 测试验证

  • 焊接完成后,先不通电,用万用表 “蜂鸣档” 测芯片引脚与 GND 是否短路(正常应无导通)。
  • 通电后,观察屏幕故障是否消失:驱动芯片更换后,对应行 / 列灯珠应正常点亮;控制芯片更换后,显示应恢复正常(若为程序相关芯片,需用编程器重新烧录程序)。

四、预防芯片故障的关键措施

芯片损坏多由外部环境或操作不当导致,做好预防可大幅减少故障:

  1. 避免过压过流


    驱动芯片对电流敏感,需确保恒流电路参数匹配(如输出电流不超过芯片额定值,如 MBI5024 最大电流 60mA);控制芯片需接稳压电源(如 3.3V±0.2V),避免电源波动。
  2. 强化散热


    高温会加速芯片老化,LED 屏模组需预留散热空间,驱动板可贴散热片,环境温度较高时(如户外屏)加装风扇。
  3. 定期维护


    每 3-6 个月清洁芯片表面灰尘(用软毛刷或压缩空气),检查 PCB 板是否有氧化、鼓包(潮湿环境需做防潮处理,如涂三防漆)。
  4. 规范操作


    焊接芯片时温度不超过 350℃,时间不超过 10 秒(避免高温损坏芯片内部结构);插拔排线时断电操作,防止静电击穿芯片。


通过以上步骤,可高效处理 LED 屏芯片故障。核心是 “先排查外部因素,再精准定位芯片问题”,更换时注意操作规范,避免二次损坏。若故障涉及复杂控制芯片(如 FPGA),建议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处理,确保维修安全。


Copyright @2008-2024 河北海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. ICP备案编号:冀ICP备16022886号-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