驱动与控制部分是如何实现让LED“听话”的
2025-07-24
驱动与控制是 LED 显示屏的 “神经中枢”,其核心是通过电路设计和信号逻辑,让每一颗 LED 精准响应指令,实现亮灭、亮度、色彩的精准控制。这一过程就像指挥千军万马,既要让每个 “士兵”(LED)准确执行命令,又要保证整体画面的流畅稳定。
一、驱动电路:给 LED “供电” 的同时 “发号施令” 驱动电路是连接控制信号与 LED 的桥梁,其核心作用是将控制信号转化为 LED 可识别的电流信号,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:
恒流驱动:让 LED 亮度稳定的关键 LED 的亮度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,但电流过小会发光暗淡,过大则可能烧毁芯片。恒流驱动电路通过反馈调节,确保流过 LED 的电流始终稳定在设定值(如 10-20mA),避免因电压波动导致亮度不均。
• 优势:亮度一致性好,延长 LED 寿命。
• 应用:全彩屏、高清屏等对亮度精度要求高的场景。
扫描方式:高效 “点名” 每一颗 LED 当显示屏像素数量庞大(如户外大屏动辄百万像素),若同时给所有 LED 供电,会导致电流过大、功耗激增。扫描驱动通过 “分时点亮” 解决这一问题,原理如下:
• 将显示屏的行电极分成若干组(如 8 组、16 组、32 组),称为 “扫描数”。
• 控制电路按顺序逐组激活行电极,同时通过列电极输出对应列的亮度信号,仅让当前被激活行的 LED 发光。
• 利用人眼视觉暂留效应(画面残留时间约 1/24 秒),只要扫描频率高于 24Hz,人眼就会认为画面是连续的。 扫描数 工作方式 适用场景 优点 缺点 1/4 扫 每行被分成 4 组,每组逐行点亮 小尺寸模组(如 16×16 像素) 亮度高 功耗较大 1/16 扫 每行被分成 16 组,轮流通电 中大型显示屏 功耗低,散热压力小 对驱动芯片响应速度要求高
二、控制逻辑:让 LED “知道” 该亮多亮 仅点亮 LED 还不够,需通过灰度控制实现不同亮度,才能呈现细腻的画面层次(如暗部细节、色彩过渡)。核心技术是脉冲宽度调制(PWM):
1. PWM 原理:用 “闪烁频率” 控制亮度 PWM 通过调节 LED 的点亮时间占比(即脉冲宽度)来控制亮度。例如,在一个固定周期(如 1ms)内:
• 点亮时间 100% → 最高亮度;
• 点亮时间 50% → 中等亮度;
• 点亮时间 10% → 低亮度。
人眼无法察觉高频闪烁(频率>100Hz),只会感知到平均亮度。
2. 灰度等级:决定画面细腻度的 “阶梯” 灰度等级是亮度的细分程度,如 256 级灰度意味着 LED 有 256 种亮度状态(从 0 到 255)。控制电路通过二进制信号(如 8 位二进制对应 256 级)向驱动芯片发送指令,芯片再转化为 PWM 信号,精准控制每个 LED 的点亮时长。
• 等级越高(如 1024 级),画面色彩过渡越自然,但对控制芯片的运算速度要求更高。
三、信号传输:从 “总控” 到 “个体” 的指令传递 大型显示屏需通过 “分区控制” 避免信号延迟,流程如下:
主控器 接收外部视频信号(如 HDMI),解码为RGB 像素数据(每个像素包含红、绿、蓝三色的灰度值)
发送卡 将像素数据按显示屏的物理分区拆分,分配给对应的接收卡(每个接收卡控制一块模组)。
接收卡将数据转化为驱动芯片可识别的并行信号,控制每行每列的 LED 按 PWM 指令发光。
这一过程类似 “快递分拣”:主控器是 “总仓库”,发送卡是 “分拣中心”,接收卡是 “区域配送点”,最终确保每个 “包裹”(像素指令)准确送达。 四、同步与异步:两种控制模式的区别 根据使用场景,控制方式分为两类,适应不同需求: 控制模式 特点 适用场景 核心优势 同步控制 与电脑 / 播放设备实时同步,画面随输入信号变化 直播、监控、舞台背景 无延迟,支持动态视频 异步控制 信号预先存储在显示屏内置存储器,脱离外部设备独立播放 广告牌、信息公示屏 功耗低,无需持续连接外部设备。
总结:驱动与控制的核心逻辑 让 LED “听话” 的本质,是通过恒流驱动保证稳定发光,扫描技术实现高效供电,PWM 灰度控制精准调节亮度,再通过分层级的信号传输逻辑确保指令无偏差。从单颗 LED 的电流控制到百万像素的同步显示,整个系统如同精密的钟表齿轮,每个环节的协同最终呈现出清晰、流畅的画面。
Add:石家庄公司
石家庄市长安区大经街中山华府9-1-2001
Add:唐山公司
唐山市路南区学警路旺业集团院内(强力巨彩)
Add:石家庄库房
石家庄市鹿泉区莲祥路显示产业园(强力巨彩)